
道德何以成为重负?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虽然是一个领袖人物,却活得很直率,从不刻意掩饰自己的缺点。
相反,对于那些貌似完美的人,丘吉尔却不怎么喜欢。
当时有一个政客克里伯斯爵士,在众人眼里堪称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他不喝酒,而且是一个素食主义者,言谈得体,文质彬彬,若不是他喜爱吸雪茄,人们几乎找不出他的任何不良嗜好。
然而,在二战时期的一次集会上,克里伯斯爵士当众宣布,自己不再吸烟,他把放弃这个嗜好,作为牺牲的表率。
“太糟了,”丘吉尔在主席台上对身边的人悄悄地说,“那是他和人性的最后一点接触。”
有一天,当克里伯斯爵士离开内阁办公室的时候,丘吉尔发出一声叹息:“如不是上帝恩宠,在那受刑的就是我了。”
这句话来自16世纪英国新教徒布莱德福。有一次,当他看见几名死囚走向刑场,不由自主发出这样的叹息。
在丘吉尔眼里,这个自视甚高、从骨子里透着骄傲的人,与承担极重刑罚的囚犯没有什么两样。
作家葛尼斯在《一生的呼召》中,提到丘吉尔的故事。他说,骄傲向来被视为七大罪中最首要、最邪恶以及最致命的罪,但是,现代世界却试图将这个邪恶转变为美德。
人类应该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但在追求高尚生活的同时,要抵挡骄傲的诱惑。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义人,一个没有瑕疵的人是不真实的,在你的生活中,不用刻意维护自己完美的形象。
如果一个人在人们面前总是完美的,而且满口仁义道德,对这样的人一定要当心了。
《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就是这样一个可悲的人物形象。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严格要求自己,在众人面前总是一幅虔诚的样子,不近女色。
然而,长期的禁欲却使他的心灵产生了深深的扭曲。当他看到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一方面继续要保持自己的伪善形象,一方面借用卑鄙手段要把艾丝美拉达弄到手里。因为得不到艾丝美拉达,他甚至不惜栽赃她,毁掉她。
从古以色列法利赛人的自以为义,到中世纪修道院的禁欲主义,再到十八世纪费希特所高举的道德主义,乃至于今天媒体和网民手中挥舞的道德大棒,无不透露着人性的骄傲和无知。
就连众人敬仰的托尔斯泰也无法幸免,坠入道德主义泥沼。
托尔斯泰爱耶稣,但只把祂当成一个没有瑕疵的人间圣贤,当作自己苦苦追求的道德目标。
背离了信靠这个方向,托尔斯泰只能在以行为称义的道路上苦苦挣扎。直到晚年,他依然没有得到灵魂的安宁。托尔斯泰于八十高龄离家出走,病逝于一个风雪交加的小站。
“道德”一词由“道”和“德”两部分组成,“德”的前提是“道”,“道”,之不存,“德”将焉附?
“道”就是真道,真正的信仰。离开信仰的根基,道德会让一个人不堪重负。
英国著名画家康斯太勃尔有一幅著名的油画《从主教领地看索尔斯堡主教堂》,描绘了位于埃文河畔的索尔斯堡大教堂的雄伟形象。
索尔斯堡教堂据称是英国最高的建筑物。这座教堂于1226年完工,起初的设计并没有高塔。但在14世纪的时候,人们为了追求其凌云的气势,又为其加造了高高的尖塔。
这座尖塔虽然至今尚存,但如果细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教堂内的柱子已经不堪重负,出现了深深的裂痕。
这座背负沉重高塔的建筑,多么像那些背负道德重驮的人。他们虽然貌似高大,其实内心深处已经出现了深深的危机。就像巴黎圣母院的那位副主教克洛德一样,这样的人一旦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最新文章
- · 人人需要属灵导师——《
- · 教师节:“师者”理当被
- · 看了这回应,才更深地感
- · “汝州怪鱼”被抽干的湖
- · 地球发高烧,我们会怎样
- · 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灾难
- · 龙漕沟悲剧能否唤醒岁月
- · 七夕节的反思,到底是谁
- · 我不就是“二舅”吗?二
- · “七夕节”与爱情并没有
- · 七夕,从崇拜到文化,还
- · 我的“二舅”也是个人才
- · 为什么恶人会活得很好?
- · 以外貌待人的世界,连遇
- · 在端午节面对屈原的天问
- · 历史在这里沉思不已
- · 改变的信号 ——我们何
- · 灾难、痛苦与死亡
- · “妇女节”的意义,与人
- · 这个情人节还缺点什么?
图文文章
热点推荐
- · 牧师的婚事
- · 请你们为我们祷告
- · 最美丽的等候
- · 侍奉的功课
- · 婚姻,是一次对神的等候
- · 撒旦声音的特征
- · 一不小心就做了“犹大”
- · 爱情,大水不能淹没
- · 彼此接纳
- · 一位18岁青少年的见证
- · 林书豪为上帝打球
- · 供应传道人的生活
- · 彼得为什么跌而不倒?
- · 传道人的十大挑战和一个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