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大水不能淹没
黄雅悯牧师:耶和华的烈焰
在弟兄姐妹心目中,牧者的见证多半是受苦、受伤、受死。其实牧者的生命里也经历从主来的喜乐和甘甜,尤其在牧师和师母的婚姻中。或许因我与师母年纪的差异,或许因我与师母长相的悬殊,或许因其它原因,有些弟兄姊妹对我们的婚姻很好奇。我们很高兴有机会见证主在我们婚姻中的作为。愿我们夫妻在主里炽热之爱,犹如“耶和华的烈焰”(歌8: 6),荣耀主自己的名。
光阴荏苒,不觉二十一年过去了。我与师母林素文在家乡凤城相遇那一年,我终身难忘。九七年夏天,我蒙召后两年,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迈的父亲。那时,蒙主的引领,我有机会在家乡附近证道和见证。那时,我还没接受神学受装备,真有点像初生牛犊,为主大发热心,到处讲道,传扬福音。
九七年七月我应邀到连江证道。我看见一位眉清目秀的姊妹和家人坐在教会前排的中间,她的美貌和听道的专注都吸引我。但作为讲员,我不敢胡思乱想。崇拜结束后,这位姊妹的母亲过来跟我打招呼,她含羞地躲在母亲身后。她的母亲和我寒暄之后,她们离开了,我心里升起一阵惆怅。我没留下她们的联络方式。我也知道向她们要联络方式不合适,但我总可以问教会的同工吧。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想主若没有引导我们俩认识,我不能用人意来勉强。
原来这家人从他们的牧者那里早就听过我的名字,孩子的母亲还用我的例子鼓励孩子们要敬畏神,好好读书。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在上大学之前已经远离神了。
那个主日,天气奇热,我在教会午休后就有低烧,浑身乏力。但一位老姊妹要带我去探访一位病重的弟兄,因为这位弟兄很想跟知识分子的传道人交通。我虽然很累,听到这位病重的弟兄这么渴慕交通,就答应去了。
一到那弟兄的家,我惊喜地发现那位主日崇拜中见过的姊妹就在那里!只是白天她穿白裙,晚上穿红裙。原来她是这位弟兄的女儿,她很开心地接待我们这些来探访的弟兄姊妹。那天,我和这位生病的弟兄有美好的交通。之后,我离开了凤城,心却一直惦着那位姊妹,只是“心悦君兮君不知”。我知道神已经为我预备了联络的方式,不是人而是神为我安排的。在之后短短的两周内,我们有机会彼此了解,也知道她在敬畏神的环境里成长,她周围有许多为主受过苦的老牧者。当我向她表达我的爱慕时,她接受了,愿意跟我一生服事主,并告诉我,不要爱她超过爱主耶稣。我心里十分确定,这是神的安排。从此我们两颗孤寂的心找到了伴侣,我们心里充满了感恩和甜美。
与相爱的人告别何等困难,但我不得不返美完成学业,预备接受神学装备。别后的思念难以言表,真是“日日思君不见君”,我好像思爱成疾的书拉密女。记得那些年打国际长途电话很不方便,有时我要到加油站的电话亭里去用电话卡打。有一回打完电话后,感觉浑身发痒,原来被蚊子叮了许多包,可是跟未婚妻打通话时怎么没有感觉呢,可能这就是爱的专注吧。
九九年初我们在家乡的教堂举行了个简朴的婚礼,两位老牧者为我们祝福,一个诗班唱诗赞美神。“良人属我,我也属他”(歌2: 16),我们在引导我们的神面前誓立圣约,愿意一生一世相亲相爱,彼此扶持,同走天路。
婚后,我返美继续神学装备,并申请妻子赴美。这期间,素文经历神的恩典并加深对祂的认识,也蒙神赐力量和忍耐面对一些流言和中伤。许多人或许因为美国梦而来美国,但她没有,她来美只因所爱的人在那里。素文二十岁就嫁给我,之后立即开始和我一起学习牧养的事奉。在长年牧养事奉的磨练中,她从一个内向害羞的小姑娘,被神借着丈夫的软弱和事奉的艰辛塑造成传道人的得力伙伴。她的火热代祷和属灵引导已经成了许多弟兄姊妹的帮助。
热恋时的电光烈焰在婚后的磨合中经历极大的考验,我们发现我们是两个性格和习惯迥异的人。我粗枝大叶,她谨小慎微;我不修边幅,她修装整洁;我做事常常“船到桥头自然直”,她安排事情总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我遇事多半先作理性分析,她习惯先寻找神的引导;我做事慢条斯理,她行动风驰电掣;在家里,我为省电而“人走灯灭”,她为温馨而“灯火通明”;我挤牙膏从后往前,她挤牙膏从前往后…… 我们俩好像除了都爱耶稣,没有其它任何共同之处!我们好像连生活在一起都有困难,我们如何有力量去服事弟兄姊妹?!
但是,感谢神!正是共同爱主这一关键相同点把我们这样两个性情迥异的人磨合成心心相印的情侣。我们在磨合的难受中,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各自退开,到神面前安静。素文指出过我的缺点毛病,但她从来不敢到神面前控告我,因她效法家乡的肢体敬重神的仆人。我到神面前忧伤过,但也从来不敢抱怨神说,“都怪你所赐给我这女人”。在神圣洁恩慈的面光中,我们不用很久就发现自己的问题。于是我们在神面前认罪,也各自对付自己,不给魔鬼留地步。我们在磨合中靠主自省,靠主成长。在事奉中,我们遇到有的弟兄姊妹因性格不合想跟配偶离婚,但当他们发现我们俩的不同远超过他们时,他们就明白,需要靠主,也只有靠主,放下自我,才能重建褪色的爱。
鲁迅珍惜与瞿秋白的友情,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我们想象,如果这唯一的知己刚好是你的配偶,我们该是何等蒙福呢!马丁·路德体验到婚姻的美好后,感叹道,“没有一个关爱、友善和吸引人的关系、团契或陪伴,会超过一个美好的婚姻。”
最近,几对牧师夫妇一起分享各自爱情婚姻的见证时,王峙军牧师听后风趣地评论我们的感情说,“雅悯见到素文时低烧,后来变成高烧,而且至今还高烧不止。”诚哉斯言!我对主万分感恩,我们夫妻都同意,我们在世的知己刚好是彼此。这不是梦呓,而是现实,是在基督里愿意不断靠十字架治死败坏的旧我,不断被圣灵更新后才能体验的甜美。原来,基督徒婚姻的最高目标不是为着营造此世的幸福,乃是为着彰显神圣之爱在世间。
林素文师母:超越的爱
每个人都渴望爱,渴望在不同的关系里得到爱的满足。我从小就是一个思想上相对早熟的孩子,又不爱讲话,也不善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我花很多时间去思考一些关于人生意义和超越的爱之类的问题。我被这些大问题困扰,以致无心学习。我觉得学习成绩再好,如果找不到这些终极问题的答案,那也是没意义的。于是,我养成习惯去观察周围人,看他们忙碌的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我喜欢上教会,小小的我在教会里常经历一种平安和满足。我觉得似乎只有在教会里才能看到超越的爱和一些找到人生意义的人。
我感谢母亲把我们这些孩子们带到神面前。在我小时候,母亲常带我参加各种聚会和探访,为此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老一辈为主受过苦的传道人。我常常被他们脸上的荣光吸引,我也观察他们的生活,无论他们在事奉上对主的专一,还是在各样试炼中对主的信靠,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受逼迫和冤枉中,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主都知道。”我也惊讶一些年轻人愿意将一生奉献给神,也见过一些师母,她们在服事家庭和教会的极大艰难中仍然充满属天的喜乐。这些见证人就像云彩一样围绕着我,使我对传道人产生极深的仰慕。我在中学时甚至都想过要去传道,但因深感不配而却步。
除了对传道人敬重之外,我也羡慕传道人的婚姻。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带我去拜访一对年轻的传道夫妇。他们并没有世人所拥有的富足生活,就住在一间小房屋里,门外只有一个小炉灶,房内也没有值钱的家具。但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夫妻脸上洋溢出满足的表情。那天他们所分享的都是有关服事和神的恩典,我被他们夫妻之间美好的互动和和谐的关系深深吸引。我当时就有一种感动,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够嫁给传道人。同时我又觉得,我不会有这种福气,会成为传道人的妻子。
但我们的神是信实的,祂连一个小孩微小的心愿都记念。这也是五年后,当我遇见雅悯时,神帮助我重新想起这段经历。
我和雅悯认识是在九七年的夏天。那年,我本来按学校的安排要在福州参加暑期实习。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没平安,总想着要回家。有可能是因为父亲病重的缘故,那时父亲食道癌已到晚期。当我决定要回家时,心里就平安了。也就是在我回去的那个周六,我姐姐从教会回来,告诉我们说,这主日讲员是从美国回来的雅悯弟兄。母亲一听到这名字就很惊讶,因为她从其他传道人那里常听到这名字。他们提起雅悯的父母的敬虔以及雅悯对神的敬畏和优异的成绩。我们小时候,母亲经常用“雅悯哥哥”的榜样来鼓励我们,要敬畏神,好好学习。其实在这之前,我们家人从来没见过雅悯。
第二天是主日,我们一家(除了病重的父亲以外)像往常一样来教会敬拜神。到了教堂,有两三位阿姨告诉母亲,这个从美国回来的弟兄,受这么高的教育,听说要奉献做传道人,真是可惜,也不知他成家了没有。当时我听到她们对雅悯的评论,尤其提到他要去传道这件事,内心就有一种很深的感动,“要是谁做他的妻子,她一定很幸福。”我当时自己都惊讶,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尤其我当时还没见过这弟兄。
那天我听了他分享关于启示录七教会的信息,尤其中间穿插的他个人悔改和呼召的见证后,我越听越感动。我觉得,像他这样高学历的人,若不是真的遇见主,是不会轻易放弃前程将耶稣基督当作至宝的。因此,我内心对他奉献的心志产生极大的敬佩。聚会结束后,我母亲过去问候雅悯。我当时很想跟他交通,但是自己碍于羞涩,不好意思,就匆匆跟母亲回家了。
那天傍晚,母亲接到教会探访组的电话,说要带雅悯弟兄来探访我父亲,原因是我父亲喜欢跟知识分子的传道人谈道。也是因为这次探访,我和雅悯就有彼此认识的机会。虽然时间短暂,我们觉得灵里很相通。
特别有一次,我有机会跟雅悯相处。他更具体分享他的装备和未来的事奉,我的心很被吸引。我们之间越谈越相投,灵里面觉得相融。在我们交通中,除了彼此倾慕之外,我也表达我愿意服事主的心志,我们俩也似乎清楚未来生活和事奉的道路。我自己觉得我和他已经走在事奉的道路上了。另外,雅悯对神的敬畏和温和谦逊的品格很吸引我。我们就这样确定了我们彼此的关系。
我们俩的心被神的爱和彼此的爱充满,以致于后来外界的拦阻和舆论的压力等等都不能改变我们对彼此的爱慕以及对神的委身。后来,我们很快就订婚了。
之后,雅悯回美,我们有一年半时间的书信来往。我们的婚姻没有世人所说的海誓山盟,却有在主里面的共同约定。
九九年我们结婚,婚后半年我来美。我没有美国梦,也不是来求学,更没有追求自由的想法。我纯粹顺服神的带领,来美国陪伴丈夫完成神学装备。我们婚后的生活跟所有新婚夫妻一样经历许多磨合。
我们俩不只是有年纪差距,思维方式和性格也非常不同。我原来以为少说话或不说话是美德,但在婚姻冲突磨合中,我的沉默给对方带来极大的压力。我总是期待丈夫知道并满足我内心所有的需要,我认为,我提出需要后对方才来满足我就没意思了。我甚至可以用圣经来支持我长久的怀怒,比如圣经虽然教导“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 26),现在既然已经日落了,我就可以生气到明天日落以前,却忘记圣经也教导“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弗4: 27)。我不会沟通,也不懂表达,需要又很多,以致让丈夫很困惑。
但我感谢神,每当我生气时,圣灵总是提醒我到神面前祷告,在祂的面光中,我也不敢控告丈夫;相反,神帮助我看到,我总在追求让丈夫满足我的需要,而且我里面缺乏安全感和对丈夫不够信任使我总在寻找自我保护。我没有活出神在我们婚姻中的心意,因此我常常从自我需要出发,不会也没能力站在配偶的角度来看问题。
我也是个完美主义者,我要求自己完美,也这样要求丈夫。这也会给我们婚姻带来极大的张力。为此我向神认过罪。每一次在神面前,神都帮助我,认识我自己。同时,神提醒我要顺服丈夫。感谢神,祂给我这感动,也赐我勇气去面对。神也让我看到,丈夫对我的忍耐和包容;看到丈夫因着对神的敬畏一次次地接纳我,这给我许多成长的空间。
当我坦诚面对自己的软弱,跟丈夫沟通时,我发现我们之间的信任在不断增加,我们彼此相爱的心也更加亲密。并且,神也感动我们立一些规矩,比如,当天的隔阂当天对付,以致我们结婚近二十年了,我们的婚姻越来越甜蜜,远超过新婚的时候。
感谢神,在婚姻家庭和事奉中我不断学习成长。神也让我在祂里面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爱的满足。我也因此更深地体验神那超越的爱。祂的爱不是纵容,乃是对我光照、引导、管教、修剪。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说的,“我们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唯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祂的圣洁上有分”(来12: 10)。在我以后婚姻生活和事奉道路上,我当继续仰望主。我经历过了许多从神来的恩典,我也愿意继续靠主的恩典在婚姻和事奉上彰显神的爱。我愿效法马利亚,“我的心尊主为大,我的灵以神我的救主为乐。”(路1:46-47)愿主继续陶我、塑我、用我, 愿我的婚姻、我的事奉、以致我的全人成为祂在世上荣美的见证!
最新文章
- · 人生不再虚空
- · 最美的生命,成为照亮他
- · 不同的母亲,相同的杖
- · 飞机遇险,我的骄傲破碎
- · 远方归来,一个同性恋浪
- · 芬乃伦:谦卑受教使一切
- · 父亲患癌,母亲的爱诠释
- · 怀念岳父
- · 懂得感恩——才会有平安
- · 被恩典浸泡,好像微服私
- · 人生始自中年新
- · 母亲节:我是你放不下的
- · 生命书卷,由主开启
- · 谁能剪去我30岁的忧虑
- · 走出集中营噩梦的自由(
- · 彝良的故事
- · 看见了春天,也看见了光
- · 外婆与她的葡萄树
- · 从中考到读博,一名学霸
- · 尽管我是罪行累累,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