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耶稣爱你!上帝祝福你!
内容搜索
 奸淫  新年    祷告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信徒生活 > 信仰随笔 > 活着还是死去

活着还是死去

扫码阅读 来源:会员投稿 作者:黄幸平 2023-02-17 人气:... 我要投稿

生与死,是个人生大问题。

怎样活着?为何而死?都是有限、有罪、有死的人难以回答的问题。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怎样活着就是一个够让人折腾的问题了,如何活在当下,是个逼近、现实的问题,因此他老人家希望后人们能聚精会神把“活着”搞好,死是比生更难搞懂的事情,那就要有自知之明,就不要为死后的事情费心思了。但对死后的无知不能得出死后没有事的结论,不知死后事与死后没有事是两码事。

后来者就因孔子的话,得出人生意义在于过程。可当这个有意义的过程也变得无意义时,可怜的人啊,又该怎么办呢?只能学阿Q,既然最终都要死,又何必在乎过程呢。聊以自慰,如此而已。

儒家激励人生要积极有为,道家劝勉人生可清净无为。深受如此两极学说熏陶的我们,面对生如夏花灿烂之时,我们亲近儒家;面对死如秋叶宁静之际,我们走向道家。人生得意时,我们保抱儒家;人生失意时,我们怀搋道家。一切皆为我所用,一切又将我葬送。得到一切,又失掉一切。尽管如此,我们仍积极地抓取甚至抢夺,挖空心思,用尽计谋,得不到,失望;得到了,绝望。人之一生,从失望的生,走向绝望的死。

烟花绚烂夺目,只是瞬间。明月静默无言,却能永恒。“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張昇《离亭燕》)一代枭雄曹操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大发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想到赤壁英雄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孔子更早时就有如此感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第九》)人之离去,有如滔滔长江水,一去不复回。“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圣经说,人的生命并不久长,“你们像早晨的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4:14)。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圆有时,缺有时;聚有时,散有时。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天上有没有呢?圣经应许,在上帝为人预备的家园里,不再有“悲”与“离”,只有“欢”与“合”。在那里,“人长久”已不再是一种一相情愿的“但愿”,不是空头支票式的不能兑现的寄愿,而是基督救赎作成的可以凭信支取的美好现实。

这样说来,坟墓之外还有别的终点。看着埋在地里死了的麦子在春天里发芽长叶,看着光秃秃的老树在春风中碧玉妆成,再看破茧而出的蛹已经成了漫天飞舞的彩碟,你是否已经看到埋在土地的生命也要复活的那日。人的死亡,因着上帝的爱,将得着死里复活,死而后生。有人说,死亡和爱就像飞鸟的两个翅膀,将人从地上带到天上。但若出现像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中说的情况,这飞鸟的翅膀上绑上“黄金”,飞鸟的美丽增加了,但也因此无法展翅上腾了。

其实,一个国家主席与一介草根,一个亿万富翁与一个赤贫乞丐,他们的精神都是同等的,他们都要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无人能替谁生,也无人能替谁死。在生与死之间,人需要救赎主,需要忏悔,需要拯救。

人啊,听多了“鸟为食亡,人为财死”,是否已经听是听见,却不明白。人不当为身外之物而生而死,人为上帝而造,也为荣耀上帝而活。生为上帝,死回到上帝那里去。正如圣经所说,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

相关搜索:

发给好友】 【收藏】 【推荐】 【挑错】 【评论】 【打印】 【关闭】 【投诉

最新文章

图文文章

热点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奉献支持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今天是:
Copyright © 2008-2023 JDF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基督福音网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