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睡的犹推古
使徒行传20:7-12
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保罗因为要次日起行,就与他们讲论,直讲到半夜。我们聚会的那座楼上,有好些灯烛。
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少年人睡熟了,就从三层楼上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
保罗下去,伏在他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身上。」保罗又上去,擘饼,吃了,谈论许久,直到天亮,这才走了。
有人把那童子活活地领来,得的安慰不小。
这是保罗最亲密的同工医生路加,为我们记述的初期教会,聚会时的情景。
当时,聚会的日子,已经非常明确,是在「七日的第一日」(7节)就是今天的礼拜日,这是复活大日。
当时,聚会也称为“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擘饼就是圣餐,这是两大圣礼之一。“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林前11:24、25)可见,当时聚会,很单纯也很圣洁,就是记念。
本应该聚精会神认真地听讲,可是总有些意外,会有人睡觉打瞌睡,甚至熟睡,今天各地各方也是这样。这样的问题,怎么办,怎么看?
有人说,睡觉也比不来强,在这睡也好过在家睡,毕竟来了……好像这种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我要说,当时也是如此,今日乃至以后还要发生,这样的现象到底可该怎么办呢?
真理具有远瞻性,下面就是举例说明:
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少年人睡熟了,就从三层楼上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
有名有姓,犹推古;聚会时,困倦沉睡;
也许有人埋怨,保罗讲的时间太长,讲到半夜,讲到天亮,请不要说保罗有错,这个问题不想争论;
聚会时,到底该不该睡觉,犹推古就是例子,三层楼上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
我们可以入情入境入景,想象一下当时,绝对是一件大事,要不也不能记下来。这事发生之后,楼上的人楼下的人,都会聚拢过来,有的哭有的叫,有的害怕,有的救人……总而言之,这件事影响很大,至少当时聚会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就达到目的了,给所有的人都提了个醒。我想从那以后,至少一段时间内,特别是那晚,再没有人聚会敢睡觉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聚会睡觉太危险了,其实,今天聚会时睡觉在灵里的危险也是如此。
这件事,就如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欺哄圣灵一样,都是特别严厉的惩戒,起的作用也是一样的,就是以儆效尤。
也许,你会说,这影响多不好,外邦人,谁还敢来,岂不会说,你看聚会去,没有好结果。不必多虑,这不要紧,因为宁缺毋滥胜过滥竽充数。
也许还有人说,这来聚会,也没保守看顾啊?不是的,看顾的一定是他喜悦的,这说明,他不喜悦这样来敬拜,这是令他厌烦的,必须制止,他是轻慢不得的。
以下是,额外的恩典,超过所求所想,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恩典乃是一生之久,奇事发生了:
保罗下去,伏在他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身上。」新国际译本:「他活了!」)
接下来,保罗又上去,擘饼,吃了,谈论许久,直到天亮,这才走了。聚会,没有因这件事而终止,保罗好像若无其事,继续擘饼,讲论,直到天亮。
讲到这,我们不难想象,这事发生以后,那个晚上,一定是人人都提起精神了,再也没有敢睡觉的了!
这就是,聚会睡觉对还是不对,经文给出的答案和观点,因为,“有人把那童子活活地领来,得的安慰不小。”既是人得安慰,也是天父得安慰。
总要警醒,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 · 突破困境活出喜乐
- · 等候神的人有福
- · 在属灵家中应有的态度
- · 没有十一奉献都受亏损
- · 欧洲第一个基督徒吕底亚
- · 不使用十一奉献的结果
- · 不愿十一奉献的原因
- · 十一奉献的方法
- · 一条蒙福的路
- · 行道守法方显真爱
- · 帖撒罗尼迦信徒所持守的三大美德
- · 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
- · 没有翻过的饼
- · 关于恩赐的那些事
最新文章
- · 突破困境活出喜乐
- · 沉睡的犹推古
- · 遵行主的道
- · 跟从主得生命之光
- · 神的应许是我们的指望
- · 圣灵的果子之四:忍耐
- · 圣灵的果子之三:和平
- · 等候神的人有福
- · 圣灵的果子之二:喜乐
- · 圣灵的果子之一:仁爱
- · 蒙祝福的几种人
- · 甚愿你 赐福与我
- · 在属灵家中应有的态度
- · 吃得饱足,当做什么?
- · 神所喜悦的人
- · 小信的人
- · 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 · 拿俄米的归回
- · 人无法躲避他的面
- · 神威严的审判
图文文章
热点推荐
- · 有一天
- · 信与不信之人结婚分析
- · 生命的医治和改变
- · 基督徒的“摔跤”人生
- · “可不可以跟不信的人结婚?
- · 教会热衷于“访宣”背后:我
- · 我如何知道神的旨意
- · 你愿意与我“有难同当”吗?
- · 主内姊妹认识了非基督徒男友
- · 撒旦声音的特征
- · 《同负一轭》内容简介
- · 背起你的十字架
- · 睁开你的眼睛吧
- · 约瑟何以凡事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