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耶稣爱你!上帝祝福你!
内容搜索
 奸淫  新年    祷告    圣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感关爱团契 > 亲子教育 > 《特别狠心特别爱》:犹太裔的上海妈妈

《特别狠心特别爱》:犹太裔的上海妈妈

扫码阅读 来源:会员投稿 作者:耶雅亿 2021-10-25 人气:... 我要投稿

有一位犹太裔的上海单亲妈妈,出了一本书叫《特别狠心特别爱》。讲述了自己的育儿经历。

她的两个儿子,白手起家,中学就开始赚钱,不到30岁就成了亿万富豪,孝顺母亲。女儿还成为了外交官。

沙拉·伊麦斯
照片中的女子,就是沙拉·伊麦斯,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女人。

1、沙拉的故事
犹太人教她
从孩子的保姆变成孩子的管家

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她的婚姻还是失败了。离婚后,她带三个孩子前往了以色列。

语言不通的她过着最底层生活,一边卖春卷,一边带孩子,即便再苦再累,从不舍得让孩子搭把手。

孩子放学后,沙拉就不再营业,而是做晚饭伺候他们。有一天,犹太人邻居看到了这位母亲的辛苦,她大声训斥沙拉的孩子们说:“你们已经是大孩子,应该帮助妈妈,而不是像废物一样,看着妈妈忙碌。”

邻居说:“在我们以色列家庭,孩子都是需要参与家务劳动的,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和照顾,你这样给孩子包办,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听了邻居的话,沙拉很不解,觉得孩子还太小。犹太人邻居说:我们都不过是孩子的管家,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我们要为着孩子的未来,向上苍交账啊。

沙拉痛定思痛,决定向犹太人学习。沙拉设计了值日表,让孩子帮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可以说,家务是孩子们的必修课。犹太人认为:

2岁,你退出餐桌,孩子就能自己吃饭;

3岁,你退出卧室,孩子就能一个人睡觉;

5岁,你退出浴室,自己洗澡的,孩子就懂得身体的界限在哪里;

6岁,你退出孩子房间,孩子就会自己做作业,懂得尊重别人的空间与隐私,还知道爸爸妈妈需要休息;

10岁,你退出厨房,孩子就学会做饭,洗碗,照顾自己,在你生病的时候还会烧给你吃。

沙拉学习犹太人教育孩子经济独立、自力更生,她让孩子参与卖春卷,从中得到酬劳,二儿子将春卷批发给了学校餐厅,薄利多销,赚取利润。

大儿子借免费品尝春卷的噱头,在学校开展了由他主讲的“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前提是需要购买入场券。

沙拉说,难以相信在短短数日内,之前只会黏着她撒娇的娃娃,摇身一变成为精明的小犹太商人。

在“冷酷而势利”的犹太人教育下,孩子们不仅感恩妈妈的辛勤付出,更是从小就挖掘出经商的天赋。

再后来,善于经商的两个儿子在中学与大学阶段,一直边做生意边完成学业,不到30岁就拥有了亿万资产,小女儿也不需要沙拉供应,读书刻苦,成为掌握多国语言的出色外交官。

孝顺的儿女知道母亲思乡心切,就在上海为沙拉买了大房子,是浦东的280平米大房子。

这套在今天价值千万的房子,竟是沙拉的儿子在23岁的时候给她卖的……这在我们中国父母看来,是不是天方夜谭?

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式父母总是省吃俭用,给孩子攒钱买房而从不培养他们自己赚钱买房子的能力呢?

沙拉写的书《特别狠心特别爱》,似乎给出了答案。

有一段这样的话: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2、训练孩子
为肩负自己的责任
吃苦受累受委屈

雅亿的儿子进入中学之后,同学们都是小轿车接送,我要他自己走回家。单程半个多小时,天气不好可以坐公交车。

他抱怨,我不理。

坚持一段时间,儿子也习以为常,知道父母若是接我,那是恩典。若是不接,走路上学放学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至于同学们因家长的好车而攀比,他也不会去跟风。

作家连岳的一段话,我发给儿子,他也很有感悟:

面子与自尊,不是坏东西,一点不要,相当于不要脸,这人就没救了。长本事,负责任,有仁义,这样的人当然面子大,自尊足。说到底,面子与自尊不能靠自我吹嘘,实打实干出来的才算。逃避吃苦,表面上占了人生的大便宜,其实是吃了人生的大亏。

无论我们做哪一行,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找到这一行必须吃的苦,把它吃掉,该流的泪早点流,该流的汗早点流。人生也是如此。

雅亿非常欣赏的女企业家董明珠,她儿子从小学读到大学没有被车接送过一次。

一天,董明珠下班经过儿子的学校,看到儿子在公交站等车,她径直回家。回家过了半个多小时,儿子才背着书包坐公交车回来。

儿子没有因为女强人妈妈就产生异于他人的优越感。曾经有记者问董明珠,这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董明珠回答说:

“我的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溺爱儿子,让他能够健康成长;二是我使格力成为中国的名牌,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名牌。”

董明珠的儿子长大后,就是一个普通的工薪男。但是董明珠为他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骄傲,她很自信地说,她未来会是一个很好相处的婆婆。

雅亿希望自己在儿子成人后,我也可以为他不啃老而骄傲,也可以说我未来儿媳妇不会骂我——因为,我让男孩把该吃的苦吃了,该肩负的责任肩负了,他不成大材也会成为暖男。养活家人,知冷知暖,吃苦耐劳,才谈得上未来对媳妇好、对岳母好、对子女负责。

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文章收入了语文课教材,就是她让儿子生病的时候一个人去医院挂号排队看病。她也是身体力行,锻炼男孩子经历风雨。

她说,我特别希望,年轻的朋友们从现在开始就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幸福,能明白所有的困苦都是生命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的。20多岁就能明白幸福该多好,你们会减少很多苦闷。

3、带着孩子孝敬老人
是最值钱的教育
却被我们严重忽视

在陕西靖边,有一个52岁的男子将79岁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活埋。他在荒郊野外,找了个废弃墓地,干这伤天害理的事情。好在被及时发现,男子获刑。

难以想象,79岁的农村老太太看着自己十月怀胎,用尽一生力气去帮助爱护的孩子,在自己失去利用价值后,竟然一锹又一锹地向自己身上填土?这种被活埋的感觉,是多么绝望、多么痛苦?

不要说活埋母亲,当不孝子女因为老人失能失智而冷嘲热讽、恶待老人的时候,是在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给自己的孩子呢?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不孝子女也有老的一天啊。

所以说,少一点宠溺孩子,多一点孝顺老人。带着娃孝顺老人,是最好的品格教育,远比带孩子上兴趣班补课重要。

有一则泰国短片,主人公巴乍,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他每天带着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一起上课,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埋怨。校长压力巨大,不得不找巴乍谈这件事情。在谈话时,意外发生了:巴乍的母亲失踪了。他班级里所有的孩子,都像自己的妈妈丢了一样,焦急地寻找奶奶。

看到这一幕,那些前来投诉的家长们意识到,巴乍老师对母亲的反哺之情,已经深深地影响了自己的孩子。比起学习知识,学习孝顺更为重要。

孩子们从我们身上,学会体谅祖辈的辛苦,学会看重一个人受造的价值过于他所作所为,学习知足与感恩,学会了付出爱。

如果大人不教,孩子就学不会。学习做人的最好课堂,就是我们的家庭。孝顺父母,使你得到福气,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父母对老人的孝顺,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那些影响早已经深入骨髓。感恩,是需要练习的。只要带着孩子从童年开始操练,他才能在长大后逆商高、情商高,凡事感恩,事业成功。

孝顺与顺服,是需要练习的。家长带着孩子去照顾老人,让孩子看到我们对老人的顺服,他就会知道顺服品格的宝贵。你让孩子攒钱给老人买东西,他才知道礼物的珍贵。孩子看到自己做家务是可以服务老人的,他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身体蕴藏着多么大的能量。

最后,还是回到教育的真谛。

第一,教育是追根溯源的事情,要让孩子敬畏生命的源头,他才会敬畏父母,懂得顺服与规则。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孩子承担责任,逐渐独立。作为父母,我们要带娃孝敬老人,一个孩子感觉自己被老人需要,才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家庭的喜乐。

喜欢一个孩子,可以是肆意搂搂抱抱亲亲宠宠,但是真爱一个孩子,家长就要克制、要放手、学训练ta独立起来。无论是单亲妈妈沙拉,还是董明珠、毕淑敏,这些优秀的母亲都在告诉我们——爱孩子的真谛,不是满足我们母性大发的需求,而是成全孩子的品格,造就孩子的独立,做孩子的好管家。

相关搜索:妈妈 特别 狠心 犹太裔

发给好友】 【收藏】 【推荐】 【挑错】 【评论】 【打印】 【关闭】 【投诉

最新文章

图文文章

热点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奉献支持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今天是:
Copyright © 2008-2022 JDF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基督福音网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