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的宣教士需要 三个基本要素
教会的大使命就是传福音,及宣教。但21世纪的今天,如何建立教会的宣教,笔者以为,我们需要培养具有三种素质的"宣教士":
全球化的视野
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国际格局,宣教需求都有了截然不同的需求。
传统科班的传教士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教会需要的是有国际化视野的宣教士:了解世界,进入世界,懂得使用普适性及地方性的工具在实际的生活中见证福音。19-20世纪,宣教士是背个背包,拿本圣经,或者多一件医疗设备,随走随传。而进入21世纪,福音的未得之地多在政治文化极为复杂的伊斯兰世界或者像北朝鲜这样的特殊国家。
传统的宣教显然不适合这种复杂的处境。因此,信仰必须藉着生活化的工具方能进入这种复杂的世界。
有生命的神学
传统的宣教从上帝的创造-人类的堕落-上帝的审判-基督的救恩-基督的再来进行科班式的宣讲,有着良好的基要的真理根基,但却难以适应一个复杂的处境。
21世纪的宣教士需要建立有生命的神学根基。即,他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神学根基,更能有生活化的信仰见证,把信仰落实到生活之中。比如,一位工作在伊斯兰地区的传道人曾经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宣教效果,他们从不攻击安拉的信仰,却让当地人知道了一个基本的属灵真理:"耶稣就是真正的安拉"!凭着这样生活化的神学诠释,他们成功地将救恩观带进了伊斯兰社群,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生活化的技能
当代宣教士不应该是教会的雇佣兵,靠固定薪水生活,而应该是一个个独当一面的基督的精兵。
不仅可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带出信仰,更应该有个生活化的技能,成为与当地社群进行沟通的平台。即,宣教应该以职场为依托,在生活中宣教。因此,宣教士的训练不仅是神学的训练,也应该有职场技能的训练,让他们懂得职场法则,藉着职场经营与当地人建立互动的关系,从而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带出救恩的真理。
上帝早已在预备中国成为一个传福音的大国。中国中庸的文化很容易让中国基督徒适应不同的文化处境而能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体制内教会学习了如何与政体灵活打交道,而体制外教会则学会了如何在艰难的处境中隐藏自己,在狭缝中生存。这一切都将是21世纪宣教的必备要诀。
结语
加尔文说,教会的第一标志就是有真理之宣讲,没有传福音的教会算不上真正的教会。而21世纪的牧养就是要培养我们的信众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有生命的神学及生活化的技能,如此,人人都是宣教士,人人也都将是职场赢家!
最新文章
- · 当教会“行话”盛行时:
- · 神如何让教会宣教
- · 讲道不能跑题
- · 一个失败的福音人
- · 还等消防警察么?
- · 流行文化、武侠与信仰
- · 福音变小了吗?
- · 从世界观着手
- · 教会热衷于“访宣”背后
- · 家可以成为福音的灯塔
- · 宣教、差传、大使命、传
- · 参与“神的宣教”
- · 宣教的迷思与突破
- · 职场传福音:你一定不要
- · “植堂”会犯哪些错误?
- · 我们的城市植堂策略
- · 在拜偶像的家乡,心急如
- · 从教会历史看祷告与复兴
- · 2019夏白马短宣随记
- · 我们要为教会的“市场份
图文文章
热点推荐
- · 一位脑瘫患者的自述:当我走
- · 我的好弟兄——刘伟强
- · 信与不信之人结婚分析
- · 妻子患渐冻症,我们生命经历
- · 从灵的表现辨别灵的真伪
- · 山村里的“小牧师”
- · 教会热衷于“访宣”背后:我
- · 患难的好处
- · 我的信仰人生
- · 一位18岁青少年的见证
- · 牧师的婚事
- · “可不可以跟不信的人结婚?
- · 主内姊妹认识了非基督徒男友
- · 告别贪食症